混凝土路沿石,也称混凝土侧石,是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条块状物体,通常放置在道路边缘。混凝土路沿石在冬季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路沿石的耐久性:
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冬季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案应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原材料准备:
确保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早期强度较高,有利于混凝土在低温下的强度发展。
砂石材料应保持干燥,避免结冰和混入冰雪。
准备足够的外加剂,如防冻剂、早强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其适应冬季施工的要求。
设备检修:对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车辆、浇筑设备等进行全面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在冬季施工期间能够正常运行。检查设备的保温设施是否完好,如搅拌罐的保温套、运输车辆的保温帘等。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冬季施工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强调冬季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拌合:
根据气温条件,可以适当对水、砂石等原材料进行加热,以提高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但加热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对水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水温不宜超过80℃,砂石温度不宜超过60℃。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
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比常温施工时延长50%左右,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应注意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采取其他措施。
混凝土运输:
根据气温和运输距离合理确定混凝土的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前的温度不低于5℃。
当气温较低时,可以适当加快运输速度,但要注意安全。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确保混凝土与模板、钢筋之间的粘结力。
尽量选择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当浇筑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加热浇筑部位、预热模板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但入模温度不宜超过10℃。
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分层浇筑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避免出现冷缝。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搭设保温棚等,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保温材料可选用草帘、塑料薄膜、岩棉被等,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气温、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确定。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可以采用加热养护、蓄热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温度满足要求。加热养护时,应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还应注意湿度控制。可以在保温层内设置喷水装置,定期喷水保湿,以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而影响强度发展。
三、温度监测与强度检测
温度监测:在冬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包括原材料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养护温度等。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满足要求。
强度检测: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如回弹法、钻芯法等。当发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沿石在冬季施工需要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温度监测与强度检测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路沿石的耐久性。